NVIDIA執行長黃仁勳近來掀起旋風,流利台語也引起關注。
很多人大概無法理解為何1963年在台出生、9歲移居美國的黃仁勳會講台語?在外來中華民國政權長期文化刨根之下,不少人都以為台灣從開天闢地以來,就理所當然地講現行的「中華民國國語」。如果是這樣,為何黃仁勳兒時的語言是台語?
這裡就要講一個可能讓很多華腦崩潰的事實了,那就是在中華民國政權來台前的台灣,大家熟悉的中華民國國語(現在普遍稱為華語),幾乎是沒有在使用的。
圖為1915年「臨時台灣戶口調查」的圖表,顯示台灣語言比例(調查範圍不含原住民區域[蕃地]),在常用語的部分,兩次調查(1905、1915)絕大多數人都講福建語(指現代俗稱的台語),其次為廣東語(指現代俗稱的客語),以及更少的內地語(日語),雖然調查範圍不含蕃地但依然有少量蕃語(原住民諸語言)在使用。這樣的語言結構到了日治後期可以想見日語使用的比例必然提高了,但依然不會有什麼人使用華語。
二戰後中華民國敗逃來台,將此地本來幾乎沒人在講的語言變成「國語」,在長期黨國教育下成為單一的主流語言,形成霸權,用盡如歧視、醜化、處罰等手段禁止台灣人使用原本的母語,長期下來多元族群的語言在這種史無前例的全面扼殺下瀕臨滅絕。黃仁勳如果在台灣待到一定年紀,恐怕也會面臨講母語遭罰站、罰錢、掛狗牌的語言霸凌。
在台灣的諸語言已遭中華民國毀滅性重創的今日,原本無人使用的「中華民國國語」成為單一的語言霸權,習慣現狀的人們渾然不知自己的母語是如何被滅絕,看到不熟悉的語言就反感,認為是浪費時間的無聊事或沒水準的語言,有形無形地抵制、歧視的事件層出不窮。此無疑是台灣二戰後曲折命運下悲哀的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