斷交之後,讓我們一起想想「中華民國」的過去和未來
陳方隅
首先要知道的是,從法律的角度(國際法,以及巴拿馬法律)來看, 巴拿馬是跟「中華民國」斷交,不是跟「台灣」斷交。不過我們可以發現,不管是巴拿馬官方或媒體的新聞稿,以及台灣這邊的媒體用詞,往往會將中華民國和台灣交替使用,這就牽涉到了一個懸而未解的問題:中華民國跟台灣,現在到底是什麼樣的關係?又,我們希望他們是什麼樣的關係?其實這個問題可以有很多不同的答案,但是我們卻還未能好好地討論出一個一致對外的說法。正如宋承恩所說:「台灣從來沒有在法理上清楚界定自己的國格,而是讓相互矛盾的聲明或實踐,堆成一堆碎磚瓦。」
「一個中國」的歷史幽魂
在國際法上,一個國家在中共與中華民國之間做選擇,本質上是「政府承認」的問題,而非國家承認的問題。也就是說,巴拿馬只是從承認「中華民國政府代表中國」,轉成承認「中共政府代表中國」。
中華民國政府代表著「中國」,這是我國政府長期的主張,而這是完全超現實的一件事。在陳水扁總統執政初期並不強調這點,在2007年的時候外交部曾發文宣示,我國自1993年以來即不再宣稱代表全中國。然而,馬英九總統不管在任時或卸任後都一再強調我們還代表全中國,他退休後在海外演講時,甚至提到中華民國還代表著聯合國安理會的席位。不過,有趣的是,外交部或陸委會自2007年的聲明之後,都沒有再針對代表全中國這件事情發出過正式的文稿與聲明。到了蔡英文總統時期,她不斷強調中華民國憲法和維持現狀,但沒有明講內涵,可說是不否認但也不去承認先前的中華民國領土主權範圍定義。事實上,自從1949年中華民國全面撤退到台灣之後,就再也代表不了全中國,這個事實又在1971年聯合國通過驅逐中華民國的2758號決議案而獲得正式確認。
若要探究我國外交結構性困境的的源頭,其實是我們偉大的(空一格)先總統蔣公要負責。先不談他把整個中國大陸輸給共產黨的事情好了,談這個太傷感情,在1971年之前有一段足以緩衝的時間,美國曾經提出「兩個中國」的提案,也就是由中共取代中華民國的安理會席位,然後中華民國繼續留在聯合國(主要的倡議者和傳話者之一,是當時的駐聯合國大使老布希)。但是我們偉大的(空一格)蔣介石總統,因為「漢賊不兩立」這樣的理由而一直都是嚴詞拒絕。在1971年左右,在聯合國內我們能掌握到的票數大勢已去之時,老蔣才改變態度成「不反對」。
據陸以正大使的回憶,該年九月份召開聯合國大會,但該年八月份我們的(空一格)蔣介石總統才改變態度。但為時已晚,美國早就跟中共眉來眼去(冷戰架構下,為了制衡蘇聯和終結越戰,需要與中國交往。這樣的態度其實從1969年尼克森總統上任以來就有很多的討論,再加上主要國安幕僚季辛吉的態度也是要和中國交往)。到了1971年七月份,尼克森總統在白宮公開宣布要訪問中國,以及尋求與中共關係正常化,各國看到美國好像要開始跟中共改善關係,當然不會再堅定支持中華民國一方。
而且,當時我們要維持在聯大裡面的一半票數本來就已很困難,當「重要議題」(把某個議案變更為三分之二多數才能通過)的提案沒通過,自然更守不住簡單多數決即可通過的2758號決議:「把蔣介石的代表從它在聯合國組織及其所屬一切機構中所非法佔據的席位上驅逐出去。」(以上通常不會在課本或媒體上出現,我們常常只會看到中華民國基於漢賊不兩立原則而霸氣「主動退出」聯合國的神話故事)
這個固執拒絕接受雙重中國代表提案的態度,才是當時雪崩式外交的主要原因(三年內斷了31個,整個1970年代斷了50個),也是註定了會造成今天這樣子局面:中華民國持續跟中共爭奪全中國的代表權,然後全盤輸輸去。想想看,當各國只能在ROC跟PRC當中二選一,看哪一個政府代表中國,這個選擇太容易了吧!其實,用常識想都知道,除非反攻大陸成功,或者共產黨崩潰,否則「中華民國代表中國」只能在平行世界去作作夢。
現在,中共要拿下我們的邦交國實在太容易了,要砸錢或者比拚影響力,我們都已不再有能力可以阻擋。中共要達到的目的當然很明顯:唯有強調一個中國原則,才會對台灣釋出善意(九二共識的主要內容就是「一個中國」,且這個一中原則還包括「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台灣是中國的一部份」)。違背中共方面想要我們做的事情,那他們就會不客氣。
國家正常化:必要的過程
很明顯的,我們的國家現在並不是一個「正常國家」,因為還有很多人宣稱代表著另一片我們政府不實際統治的領土,然後還要求世界各國去選邊站。我們自己內部對於國家的定義和國格,完全沒有一個一致而不矛盾的說法。到底我們的國家叫什麼名字?範圍在哪裡?人民包括哪些?跟中國大陸的關係是什麼?不管是領導者和各層級的公務員們,恐怕都說不明白,更不用說一般民眾當然也是吵翻天。
我認為,「國家正常化」的過程是我們必須要啟動的。不管是各種或快或慢,或不同方式去「改變現狀」的作法,可能都無法「立刻」改善我們的困境,但至少都不可能比現在這個鴕鳥狀態還要差,因為現在的狀態就是我們仍然在國際法上面宣稱自己是「中國」,然後要做任何事情都只能仰賴祖國善意、聽祖國的話。「只要講了九二共識、承認一中原則就可以讓兩岸關係變好、就可以維持現狀」這樣的看法,其實是個非常大的迷思,因為從來沒有現狀這回事,中共無時無刻不打壓台灣的生存空間。
當然我們必須肯定,過去一段時間跟中共互相唱和「一個中國」,去重申中共希望我們講的那些原則,這當然是有助於兩岸關係的發展,但這樣的發展代價就是一再讓全世界加深「台灣屬於中國」這樣的印象,而中共隨時可以決定要對台灣好或者不好,我們完全沒有主動權。即使我們現在再去講九二共識、一中原則,也沒有人有辦法確保中共就會對台灣好一點。基本上,民進黨的存在本身,或者是整個「天然台/天然獨」世代本身,就是讓中共最討厭的事,不會因為嘴巴上講講一中或是現狀,他們就會釋出什麼善意。
國家正常化的過程或許無法大聲張揚,因為中共會不開心,但是我們絕對需要長期的戰略規劃,也需要人們的認知與決心。中共對台灣的全方位壓迫早已不是新聞,但我們必須放下各種奇怪的鴕鳥心態或者是保守心態,認真去討論我們國家未來的走向。(舉例來說,我認為現在可以啟動的討論包括:是否先把英文國名當中的那個China改掉,像中華電信那樣稱做Chunghwa)
邦交國與台灣外交
最後還是要講一下,邦交國對我們來說還是很重要的,每次在討論外交政策的時候,總是會有許多「邦交國無用論」者大放厥詞。事實上,邦交國代表的意義很多,舉例來說,邦交國可以在各國際組織當中替台灣/中華民國發聲,像這次WHA世界衛生大會上面就有邦交國發言指出,無故不讓2,300萬人加入世衛組織是對健康、防疫、人權等各方面的損害。邦交國絕對是很有需要。至於有些人認為當邦交國歸零的時候代表可以終結中華民國、然後台灣就可以獲得承認,這跟「中華民國代表中國」一樣是平行世界的美夢,因為當你自己都說不清楚自己是誰,又如何期待別人來承認些什麼?
►為什麼我們對斷交無感?除了當冷知識考題,告訴你邦交國對我國有什麼意義
反過來說,絕大多數的外交工作都是在無邦交的國家進行,不會因為有無邦交而有所改變。我們是小國,面對強權打壓之下,對外工作更是無比重要。這其中要做的事情和心態調整有很多,例如要屏棄天朝上國、代表正統中國的這種心態,然後也要有清楚一致的戰略目標。當然,我們還需要更多人力與物力資源投入外交工作。面對中共的壓力,我們沒有打模糊仗的空間。
(文章轉載自:關鍵評論網2017/06/17網站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