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維持現狀」各自表述?台灣人怎麼看自己和中國的關係
王宏恩、吳冠昇、陳方隅、葉耀元(按筆劃排列)
※本文的英文版本於 2020 年 5 月 29 日刊載在《外交家雜誌》,原題:”What Do Taiwan’s People Think About Their Relationship to China?”本篇內文由沃草賴昀編輯翻譯為中文,並由原作者們加以改寫補充。原刊於沃草公民學院。
近來,台灣常常受到國際媒體關注,例如在今年一月大選前後,以及這幾個月來台灣成功抵擋Covid-19(俗稱武漢肺炎)疫情,在在受到大幅報導。在這些報導當中常常都會簡單提及台灣的國際地位以及和中國的關係,然而,這個新興的東亞民主國家可能有很多方面會令外國人感到困惑。例如,台灣的正式名稱為「中華民國」(Republic of China, ROC),那跟「中國」有什麼關聯呢?同時,很多外國人好奇,為什麼使用「台灣」的名字會被認為是挑釁中國?另外,有些人也許會宣稱台灣其實是「自由中國」(例如白宮國安會副祕書長博明的中文演說)。從媒體報導中可以得知,這些問題被視為了解台灣與中國關係的重要背景知識。
那麼,台灣的人們自己又是怎麼看的呢?大家如何面對民族認同的困境?在本文中,我們探討了台灣公民如何看待「中華民國」之名,以及「中華民國」是否對台灣人看待台海關係的態度產生影響。我們提出了一個新的測量方式,並且把人們的統獨偏好分成兩種藍、兩種綠,以及兩種維持現狀。
菜市場政治學提出了一個新的測量方式,並且把人們的統獨偏好分成兩種藍、兩種綠,以及兩種維持現狀。(製圖/沃草)
過去的統獨調查
在過去針對台灣人的民意調查中,可以看到一些穩定的傾向:
(1)大部分台灣人希望「維持現狀」
(2)台灣人在不受中國攻擊威脅的假定情況下,更傾向支持「宣布獨立」
(3)大部分台灣人都反對與中國統一,即使假定兩岸的政經狀況差不多,反對統一都是穩定多數(甚至超過六成)
另外,超過 70% 的台灣人認為台灣是一個正式名稱叫做「中華民國」的主權國家,因此,「宣布法理獨立」的主張,在台灣常常存在爭議。
但是,過往的民調沒有處理到一些關鍵的微小差異。例如,在調查時沒有點明所謂「現狀」的具體涵義,而這一點對於台派與親中派來說,可能有非常不同的意義。而且,過往調查往往關注於民眾當下的觀點,而沒有繼續問說民眾對於追求他們傾向的兩岸政策(統一或獨立),所希望採取的實際行動。為了處理上述的問題,我們提出一種新的調查方式來測量民眾對統獨議題的態度,藉此釐清先前比較少被測量到的問題。
兩種類型的「綠」、兩種類型的「藍」,以及兩種類型的「維持現狀」
我們認為,台灣人們的統獨立場,大致上可以分成六大類:藍和綠各兩類,然後所謂「中間」的部份,也可以分成兩大類。
我們的分類方式基準可參考這篇:什麼是台獨?如何分類不同的統獨主張?
首先我們來看泛綠(偏向獨立)陣營對於「中華民國」名稱的想法。泛綠陣營裡,第一種類型的人,我們先把他們稱做「深綠」,這些人往往會否定台灣與「中華民國」的連結,並宣稱「中華民國」基本上沒有代表台灣人民的合法性,充其量只是一個不擁有台灣主權的外來政府。深綠人士認為,台灣人民必須以全新的名稱建立自己的國家,而新國家與「中國」(不管是 PRC 還是 ROC)毫無關聯。
泛綠陣營裡第二種類型的人(有時被稱為「淺綠」),則認為台灣已經是一個獨立的國家。淺綠人士往往會基於政治上的現實發展狀況,指出自從 1949 年的中國內戰結束以來,中華民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已經是兩個分離的主權國家。雖然淺綠人士通常不認為我們需要建立一個全新的國家,但他們會認為必須進行憲政改革,甚至是以制定新憲的方式,以去除現行中華民國憲法適用於台灣時出現的矛盾、扞格之處。
淺綠光譜是最符合現任台灣總統蔡英文和其政府的主張,雖然蔡英文還沒有展開憲政改革,但她經常強調台灣不是中國的一部分,台灣也不主張對中國大陸的主權。同時,蔡政府並沒有推動更改「中華民國」的國號。在 2020 年 5 月 20 日的就職演說當中,蔡總統提到「過去七十年來,中華民國台灣⋯⋯」,很明顯的是把目前國家的起始點從 1949(或 1950)開始起算。另外像是賴清德副總統先前說過的「務實台獨」,其內涵基本上也屬於這類主張。過去我們看到,這類的溫和路線常常會引起追求「法理台獨」的深綠支持者的不滿,主要是由於對「中華民國」的接受度不一樣。
淺綠光譜是最符合現任台灣總統蔡英文和其政府的主張,雖然蔡英文還沒有展開憲政改革,但她經常強調台灣不是中國的一部分,台灣也不主張對中國大陸的主權。圖片來源:總統府 Flickr
在泛藍陣營方面,我們也將其分為兩大類,主要是基於對「中華人民共和國」不同的態度。第一種的泛藍我們稱做「正藍」,也就是繼續支持從中國國民黨一黨專政威權體制之下,長久以來的意識型態,仍然認為中華民國是中國唯一的合法代表,而台灣和大陸(中國)都是中華民國的一部分。儘管這種論調的支持者仍然尋求「反攻大陸」,但經過台灣民主化幾十年的發展之後,他們從想靠武力奪回「失土」,轉向期望以民主方式進行統治,也就是所謂的「民主統一」。
除了正藍之外,站在統派光譜最極端的,則是一個提倡與中國儘速統一的群體,他們不認為中國共產黨是威脅,認為兩岸愈快統一愈好。甚至有些人是渴求被中國共產黨統治的。這一派主張可以說是「紅統派」。
我們認為,當前台灣的主要反對黨——中國國民黨的主流立場處於傳統泛藍支持者和極端統派之間,將「一個中國原則」奉為圭臬,相信台灣和中國大陸都是中國的一部分,並且應該統一。然而,中國國民黨內的主流意見似乎已經放棄了長久以來的反中國共產黨、反共產主義的意識形態。這種情形可以回溯到 2005 年,前中國國民黨主席連戰訪問中國,正式開啟「國共合作」。隨後在馬英九總統主政的八年,海峽兩岸進行密切的社會和經濟交流。國民黨已經不再反共了。
在泛藍和泛綠陣營之外,有很大一部分的台灣民眾(中間選民)介於「淺綠」和傳統的「正藍」光譜之間。中間選民承認現狀下的台灣(中華民國)已經是一個獨立的國家,而這群人能否進一步被區分,取決於他們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態度。有些人認為現在的兩岸並不是國與國關係,只是「兩區」,也就是說並不完全承認中共以及 PRC 的正當性。另一些人則是認為兩岸就是兩個國家,認同「兩國論」。但這兩大類的人們都認為應該要維持「現狀」不要做任何法律上的改變,反對進行憲政改革,因為此舉可能會激怒中國。這群人通常被歸類為堅定支持「中華民國」現狀的「維持現狀」派。
圖為作者陳方隅參加座談會時所用的簡報檔,將台灣的政黨或政治人物大致上分類。作者認為現今台灣統獨光譜上面其中一個特色是,反共、民主統一的主張在這二十年來明顯地消失。另外根據初步的研究(2018時的調查),時力的支持者們不管在統獨立場或個人認同方面,「平均而言」其實比大家所想像得更「中間」。
新民調結果
為了更清楚的理解現實民意,我們設計了一份新的調查問卷,並於 2018 年 7 月 6 日至 9 日在國立政治大學選舉研究中心的協助下,在台灣進行了調查。該調查包括超過一千個受訪者。我們首先詢問人們對於兩岸的狀態以及台灣政治地位的理解(題目:關於台灣過去一段時間以來在國際上的政治與法律地位,請問您認為比較接近下列哪一種狀況?)。民調結果如下:
大致來說,深綠立場(認為台灣人沒有自己的國家,中華民國非法統治)和親中共立場(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唯一合法中國,台灣和大陸皆屬之)獲得的同意比例都少於 10%。傳統的中國國民黨立場(認為中華民國是唯一合法中國,台灣和大陸皆屬之)也只有大約 13% 的支持率。而和目前蔡政府的立場相似的現狀描述(兩岸從 1949 年以來的長期實踐狀況已經成為兩個國家)獲得高達 71.1% 受訪者的認同。
當受訪者被分別詢問(隨機分成兩組)是否認為台灣或中華民國是一個主權國家時,兩個問題都獲得將近 90% 的支持。也就是說,台灣民眾基本上認為「台灣」和「中華民國」是同義詞,並且是一個主權國家。
除了對現狀的認知之外,我們進一步詢問人們對於未來如何處理台灣政治地位的觀點(題目:關於我國未來的「統獨」國家地位選擇,如果我們可以自己決定的話,請問您比較偏好哪一種選項?)
深綠的立場(台灣人還沒有國家,必須建立一個新的台灣國)獲得 3.4% 支持,傳統正藍立場(繼續宣稱中華民國即是「正統中國」,努力實現民主統一中國)有 3.2% 支持,兩者的比例都很低。另外,有 6.7% 的受訪者支持急統立場,認為兩岸應該儘速統一。
大約 32% 的受訪者選擇「台灣已經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但需要推動正名與制憲,將國家正常化」。這顯示目前蔡政府的路線有相當程度的民意支持基礎。
值得注意的是在藍與綠的中間,關於「維持現狀」選項的回應。總共有大約 54 % 的人選擇以「中華民國」名稱維持現狀。在這當中,大約 25% 支持兩國論,認為台灣和對岸事實上分屬兩個不同的國家;另外 29% 的人則傾向不認為對岸是另一個國家,我們或許可以稱做「兩區論」,也就是馬英九總統常講的,兩岸關係不是國際關係。台北市長柯文哲在 2019 年六月在中國官媒《中評網》上面發表的兩岸政策立場,也持相同的看法,因此我們可以把柯文哲的位子在光譜上放在跟馬英九差不多的地方。雖然對於對岸政權的性質認定不一樣,這兩大類的維持現狀派,都認為沒有必要宣布獨立、更改憲法,也沒有必要去統一中國。
如果用我們以上這樣的分類來看,台灣目前最大的共識其實就是「反統一」。主張統一的比例(不管是正統中華民國統一中國,或者是趕快被統一)非常低,兩類加起來僅有不到10%。維持現狀其實在廣義上來說就是(至少在現階段)反對由中國統治,只是不認為需要在法理上做改變。
結論
綜上所述,這項新的民調測量方式可以讓我們更加了解台灣大眾對統獨的看法。結果顯示,就算過半民眾支持「維持現狀」、不做任何法理上的改變,他們對台灣政治現狀的觀點也不一定是一致。我們也發現,支持「維持現狀」的民進黨支持者,很可能會傾向支持蔡英文的「國家正常化」路線。然而,也有比例相當的人數認為,「中華民國」比「台灣」更能代表在台灣執政的政權,這類的維持現狀支持者相對的支持中國國民黨。
總結來說,我們的調查結果發現人們對於獨立和統一的態度,包含了對現狀的解讀,以及對未來地位的追求,這比許多民調所呈現的狀況還要來得複雜許多(畢竟,在調查研究當中受限於篇幅、問卷長短,以及因應兩岸關係的複雜程度,而必須有所簡化)。我們認為,對國外的讀者們來說,了解這樣的差異是重要的,尤其當台灣逐漸成為美國在印太區域戰略中的一環,了解台灣人對自己的想法和他們認為自己國家和中國之間的關係,是建立穩健美台關係與兩岸關係的重要關鍵。
※後記:最近有很多事件可以拿到統獨光譜上來看,例如中國國民黨提出的新兩岸政策論述,內容指出「對岸應正視中華民國是一個主權國家的事實」,不過仍然沒有明確指出那是怎麼看待對岸那個政權(中華人民共和國是主權國家嗎?),僅提出希望中共當局落實民主法治,從這點看來,「現在」好像也沒有強調要去統一中國(有些人會說中華民國憲法本來就說「未來」是要統一的),因此如果用本文的分類,這個立場比較屬於淺藍(未把中國視為另一個國家,但也沒有強調要去統一對方),樹狀圖上偏向G。
另一方面,有一些公民團體正在大力推動制憲(或者是修憲),例如台灣制憲基金會,他們推動兩個公投案:「您是否同意要求總統推動制定一部符合台灣現狀的新憲法?」以及「您是否同意要求總統啟動憲法改造工程?」他們強調是要推動制定符合台灣現狀的憲法、正名、邁向正常化國家,從訴求內容來看,並未否定中華民國體制,是屬於我們定義的淺綠類別,樹狀圖上是A類。
(文章轉載自:菜市場政治學2020/06/24網站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