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芽是我挖過最大的坑,卻也是我對故鄉最美的夢
台南新芽
▘我是台南新芽的創辦人婉玲
▘新芽是我挖過最大的坑,卻也是我對故鄉最美的夢
如果可以,我想邀請你一起力挺新芽度過難關 >> https://bit.ly/3TXUnoK
我是嚴婉玲,台南人,在這裡出生長大,而後離鄉、再回來。我跟故鄉的羈絆很深,就如同許多台南人一樣,這篇文章想談我為何選擇返鄉創立台南新芽,及這些年遇到的困境。
就如標題所說,這是我挖過最大的坑,但也是我做過最美的夢了,如果您看完,有點共感,想邀請您一起支持新芽的募款計畫。
(p.s. 如果其他縣市的朋友也想挖這種坑,我們很樂意經驗輸出~)
#離開才感受到什麼是故鄉
我在中央廣播電台有主持一個台語節目叫「地方有少年」,訪問的來賓都是在地方做著有趣或有意義事情的年輕人,通常我節目的起手式都是先問「你在哪裡出生長大?什麼時候離開故鄉?對故鄉的印象是什麼?」
為什麼想問這些問題?因為我覺得故鄉之於少年,就如風土之於作物,被稱為「故鄉」的那個地方,一定有著與其他地方不同之處,浸潤、滋養著一個個孩子長大,於是我們在言行中產生了一些些與他人不同之處,例如我到台北發現豬血糕在香菜與花生粉中打滾,大!驚!失!色!
不只有吃,我從小生活、求學都在中西區,因此每天上學的路上,經過三五個一級古蹟稀鬆平常,考試前臨時抱佛腳,去拜拜的廟就是觀光客最愛去的孔廟跟武廟,但我進去可不是觀光,而是跟孔老夫子或文昌帝君拜託讓我模擬考猜題有猜到。
不過,其他台南孩子的成長印象或許跟我的記憶會很不一樣,雖然都說自己在台南長大,但我的生活中極少出現的工業區、農田,卻是某些人的日常,而火車通勤、或是從中學開始就偷騎機車跑遠的,更是縣區的孩子們常有的記憶,幸好在市區逛百貨公司看電影,從早期的東帝士到現在的三越、遠百、南紡,是我們生活中共有的,色彩繽紛的記憶。
提這些不是為了懷舊,而是想跟大家一起回想,故鄉台南,是什麼樣的印象,是不是上了台北或去其他地方生活之後,這些事情才從日常風景變成記憶中的樣子呢?
#離鄉北上,#意外捲入社會運動
#在台北看到人民參與公眾事務的力量
高中畢業後,我到台北唸大學、研究所,因為愛玩,也因為一直找不到自己的志向,所以大學一唸就是十年,研究所時,一邊念書一邊也在外面打工或參與議題。
2008 年,陳雲林來台,警察過度維安,別人問我有一場學生抗議行動是在行政院門口靜坐,要不要去參加,我就這樣被捲入野草莓運動,一開始去的時候也不覺得自己有什麼影響力,想說反正被驅離就算了,有表態到就好,結果警察都不驅離,人家不趕,自己也不好意思走掉,一坐就是兩天一夜。
直到隔天群眾被警察驅離後,部分學生集結到中正紀念堂的自由廣場,我是其中一個,一陣混亂中,我意外變成運動的帶領者之一。但也沒有當很久,因為我想提退場機制,被群眾表決下台,我就回去繼續寫論文。
但這段事件中,我有一個很深刻的感受是,當時在自由廣場上,有一些台北的高中生在下課後會過來關心現場的情況,有時只是好奇這些人在抗爭什麼,有時甚至只是翹課無聊來看看,這是我在台南成長時所無法想像的經驗。
直到現在,在台北以外地方長大的孩子,看到政治、社會運動的相關資訊,很容易會覺得那是手機、電腦螢幕另一端的事情,跟自己的世界無涉,要到來台北唸大學後,才開始親身感受到議題、運動就在你身邊發生著,而這時,你已經離開自己的故鄉了,被觸動的思考或情緒恐怕都跟故鄉的事情無關,於是我們有很多人關注著台北政壇發生什麼事,街頭有什麼遊行,卻沒想過,自己的故鄉其實也有很多議題、事件需要關心與思考。
#從中央走到地方,#想關心沒有人關心的台南政治
2011 年,我辦理陳文成基金會的閱讀台灣徵文比賽,那段時間為了辦講座推廣計畫,全台跑透透,那是我第一次意識到地方其實有很多有理念的空間、組織與個人,也開始影響我思考在地方談議題是怎麼回事。我們在台北做社會運動的目的,最重要的是要影響立法,法條細節影響層面大,但人民感受不到。而地方的議題影響的卻都是很具體,例如哪裡要開發新的工業區或蓋太陽能板,會不會影響社區、居民的日常,看起來影響範圍是小的,但居民的感受卻是深的。
2014 年我參與了三一八運動,成為學生與 NGO 之間溝通的橋樑,但是我們一樣是在影響立法院,2015-16 年,投入社民黨的成立與立委選舉運作則帶給我深沉的疲憊,感覺到我有點想回故鄉了,雖然還不知道可以在台南做什麼,但回到家鄉好像讓心裡踏實些,想創立新芽的想法也從那個時候開始醞釀。
#成立新芽,#是希望跟台南人一起讓台南變好
2016 年 2 月發生在小年夜的 0206 大地震,導致永康維冠大樓倒塌,造成嚴重災情,救災物資大量湧入,但現場要救災協調、交通指揮又要處理物資,志工人力短缺,幾個我認識的年輕人迅速的成立一個叫助台南的粉專,自發性的組織志工協助處理現場周邊的交通疏導及物資清點,在這裡我好像看到了一點契機,關於地方青年們不分黨派關心地方的可能性。
年後,救災行動也告一段落,我邀請了幾位年輕朋友來討論如何把這樣的動能延續下去的方法,得出了成立地方青年組織的結論,於是新芽就從 2016 年 4 月開始籌備,10 月正式立案成立。一開始,我們就清楚知道,關注地方事務的公共討論,監督市府及議會運作,就是這個組織最重要的使命,而命名為新芽,更是標誌了以青年作為運作主體的期待。
2024 年了,8 年的時間我們建立了台南議會觀測站,也參與數個在地議題的倡議與監督,每年更舉辦年度論壇,邀請公部門、專家團體、一般民眾一起討論在地事。我們無法像政治人物或政黨,有資源去創造輿論風向,我們能做的就是去跟市府各局處及議員就民眾關心的議題進行討論,試圖傳達民眾意見,也把重要的政策內容例如國土計畫,用簡要的方式解釋給民眾理解。
新芽試圖廣泛地關心地方事務,也讓民眾了解並參與政治。參與政治其實有很多種方法,只是過去我們不熟悉,也沒有人告訴我們可以怎麼做,新芽最想達成的目標就是讓政治成為一個讓民眾生活得更好的工具,成為一般人都可以取用的工具,而不是少數人的特權。
#最大的坑與最美的夢
#需要台南人支持我們一起走下去
但這件事真的很難推廣,連我的家人都不是很清楚我在做什麼,通常知道我們組織的就是政治人物、學者,每次我遇到一些台南不同行業的朋友說他知道新芽,我就覺得好開心。當我到不同縣市去分享新芽經驗時,不少外縣市的朋友也會說,好羨慕台南有像新芽這樣的組織,真希望自己生活的在地方也能有這樣的一群人,每次聽到有人這樣說,我就會覺得新芽這麼多年的努力有被認同。
這些年新芽的財務主要靠小額捐款及接案執行(但我們不接台南市政府的案)來支持辦公室運作,東拼西湊都還勉強走得下去,但現在我們希望募集到 560 位定期捐款人,協助台南新芽渡過難關。
如果你願意,請你捐款台南新芽,或是分享給你在台南的朋友,你的幫助與支持,除了可以讓新芽渡過難關,讓我們持續的行動,成為更多台南人一起關心台南的助力。
前往捐款頁面 >> https://bit.ly/3TXUnoK
#台南新芽歲末募款
#集力支持台南新芽,#讓台南因我們開始不一樣
(文章轉載自:台南新芽 2024/1/30 臉書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