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之子鄭成功(一)
周婉窈
六歲的福松會從這斜坡往下滾滑吧?這裡是鄭成功居宅跡。從這裡往下看,是個斜坡,離海邊不遠,兒童天性愛玩,看到斜坡一鼓作氣往上衝爬,在阻力中衝到頂端,發出勝利的歡笑聲,旋踵間又從頂端順勢下滑,那種有如風助的失速感,是何等暢快。滑到坡底,是個平坦的狹地,走沒幾步,就到了海邊,潮水特有的鹹腥味撲鼻而來。聰明可愛的福松,或一個人,或和同伴,將沿著海灘一路玩將下去吧。
對岸是一層又一層、綿延又綿延的青山,海水湛藍得很,白沙在麗日下閃爍發燙。太陽的熾熱直接燒灼著皮膚。
此時和福松一起望海的小童伴,或許是個女孩。海風吹起一頭淺栗色的柔絲,他的眼珠在陽光照耀下,閃爍著不甚真切的湖綠光澤。或許他的名字就叫作阿春,十五年後將被趕離這裡,流落夢魂不到的遙遠的雅加達。[1]
福松和他的玩伴一定會來到這個現在豎立著「鄭成功兒誕石」的地方玩耍吧。這裡離家不遠,離海也不遠。白沙上說不定還有一行蜿蜒的新鮮腳印,肯定是束著一頭秀髮的母親剛來過,撿了貝類迤邐歸去。據說鄭成功的母親,大腹便便時,來這裡撿貝,突然肚痛,倚靠著這裏的大石頭生下鄭成功。每個偉人似乎都有個異於常人的誕生方式。這個小名福松的小孩,當然不會想到三百餘年後,這裡會立個石碑紀念他的誕生。他當然更也不會知道,他窮目力之極都看不到的中國大陸,會流傳另外一個關於他的誕生神話。
江日昇《臺灣外記》記載鄭成功誕生前,平戶就有異兆,眾口喧騰傳說「海濤中有物,長數十丈,大數十圍,兩眼煉似燈,噴水如雨,出沒翻騰鼓舞,揚威莫當。通國集觀,咸稱異焉。」看來是條大鯨魚。這個異象持續三天三夜。停止之後,「空中恍有金鼓聲,香氣達通衢。一官妻翁氏正在肚疼昏迷間,夢同眾人岸上觀,大魚跳躍,對懷直衝,驚倒。醒來即分娩一男。」原來大魚來投胎。
一官就是鄭芝龍,翁氏是他的日本妻子,即田川氏,名マツ,可寫成「松」。[2]當時平戶和唐人有來往的日本人似乎都有個唐式姓名,如翁氏的父親田川七左衛門叫做翁翌皇;不知道是唐人給取的,還是自取。話說鄭芝龍得知生男,十分高興,正扶著翁氏在「氈踏綿」(榻榻米)上坐著,忽然聽見四處在叫「救火!」鄭芝龍開門一看,大家都齊集到他家門口,卻又顯得躊躇不前。原來眾人看到火光,以為鄭家失火,群來救火,到了卻又看不到火在哪裡。
是鯨魚,不是龍。這或許「預」示著鄭成功一生和海洋有不解之緣,和大陸則不怎麼有緣。
鄭成功的誕生地平戶在日本九州,是個離島。現在有平戶大橋和九州本島相連,如果您搭松浦鐵路的電車在九州本島這邊的「たぴら平戶口」(田平平戶口)站下車,一出車站,外頭就有排隊的計程車等著載您過平戶大橋,直抵平戶。「たぴら平戶口」車站很小,比我家鄉大林車站還小。實際上,鄭成功童年的居住地離平戶市和平戶港口有段距離,在名為「川內」的地方,舊稱川內浦,是當時平戶的副港。搭計程車約十五分鐘。現在有「鄭成功居宅跡」、「鄭成功廟(分靈廟)」,以及「鄭成功兒誕石」等紀念勝地可參觀。
平戶現在很沒落,人口流失,一副很不景氣的樣子;地方政府努力「拼觀光」,希望靠歷史和風景來吸引國內外遊客;觀光標語拈出:「歷史和浪漫的島──平戶大航海時代的城邑」。平戶在福松誕生前後,可熱鬧得很。三、四百年前,平戶有不少華人(唐人)出入。讓我們看看一五五五年奉命出海收集倭寇情報,滯日二年的鄭舜功,如何描寫平戶。《日本一鑑》云:「平戶島,昔鮮人居,今居商眾,二十年以來,為番舶之淵藪,中國流逋移家受廛,錯綜盤固,而今屢眾。王直向潛住此島。島去朝鮮半日程。」也就是說,平戶是外國船的停泊地,從中國非法出海的人,在這裡住下來,盤根錯節,越來越多;大海盜王直從來就逃藏居住在這裡。
王直(?─1559)是著名的「倭寇」,以平戶和五島為根據地。所謂「倭寇」其實領導者大抵為華人。王直出身徽州歙縣(今安徽黃山市),勢力龐大,在平戶富可敵「國」,是當地戰國大名松浦隆信的座上客。現在還是平戶的「觀光賣點」,有居宅跡,還立有銅像,在松浦史料博物館之前的坡道,和耶穌會士聖方濟沙勿略(St. Francis Xavier, 1506-1552)一前一後,互相輝映。替「倭寇」頭目立銅像?是很奇怪。不過,對平戶而言,王直並沒在此燒殺搶掠,而是帶來財富和繁昌;從地方的角度,平戶人的確有理由紀念他。
雖然如此,王直的船隊在中國沿海所作所為可是海盜行徑。現在臺灣某些學者好像有一個傾向,想把「海盜」說成非「海盜」。如果從海禁而不得不有走私貿易的角度來理解,當是可以,但是若把燒殺搶劫都當成「貿易」的一種型態,那麼,我們如何對得起那些手無寸鐵、遭受上岸海盜蹂躪的小民(包括婦女)呢?明季三朝老臣、位同宰相的葉向高,就是在他的母親逃倭寇之亂時,生在路邊破敗的厠所中。對於王直,我有我的同情。我無法正當化他的「倭寇」行徑,但對他的死,我深深替他扼腕。王直接受明朝的招撫,沒想到上岸受撫時,政策來個大轉彎,在拜會官員時,被執處死。這是勝之不武,不只我替他叫屈,明末也有士大夫大不以為然,徐光啟就是其中一位。(未完待續)
附記:第一回有兩個腳註,讀者或許會懷疑這篇文章還是不脫學術論文的氣息。關於這點,請放心,這是通篇三個腳註中的兩個。
[1]日本德川幕府在寬永十三年(1636)把在日本的日本女性和葡萄牙人(含西班牙人)之間的混血兒,連同生母永遠驅離日本,流放澳門。根據資料,總共流放二百八十七人。其後於寬永十六年(1639)下令將日本女性與荷蘭人(含英國人)之間的混血兒及其母驅離日本,流放到巴達維亞(雅加達)。[2]鄭成功小名福松,據說係取「福建」的福字,加上母親的「松」字。
(文章轉載自:臺灣與海洋亞洲部落格2008/12/02網站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