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今天:台灣民間草根外交肇始──FAPA成立
新台灣和平基金會
1982年2月14日,蔡同榮、彭明敏、王桂榮、陳唐山等人在美國洛杉磯成立台灣人公共事務會 (Formosan Association for Public Affairs,簡稱FAPA),致力於維護及促進台灣獨立、民主化及國際參與,首任會長爲蔡同榮。
1979年台美斷交,原本美國給台灣2萬名移民配額,可能被取消,王桂榕提出需要將台灣與中國分開,遂由蔡同榮、彭明敏、陳唐山、魏瑞明等人,前往拜會台美人所支持的美國總統選人愛德華甘迺迪參議員,後來經由索拉茲眾議員提案,眾、參兩院都通過,1981年,台灣則有獨立於中國的2萬名移民配額,也間接確立了台灣、中國互不隸屬。
威權統治時期,台灣對外發聲管道由黨國體制全面把持,在密管制言論自由的情況下,無論官方或僑界對外呈現的內容,除了大力宣傳反共主旋律之外,其餘內容千篇一律都是粉飾太平、誇讚兩蔣統治的黨國宣傳,既無法呈現台灣內部真實情況,更遑論推動國際間民主及人權交流。
有了草根遊說推動移民配額的經驗,加上為了打破黨國宣傳機器的壟斷,由台獨聯盟號召旅美學人及有志之士,1982年發起籌組台灣人公共事務會(FAPA),結合海內外支持台灣民主與獨立運動的力量,向黨國體制施壓。
FAPA持續以在美國民間的草根力量進行外交遊說工作,多元接觸美國各界領袖,強化台美關係,增進台灣和平與安全。由於台灣人公共事務會的成立,象徵著台灣人在美國有了第一個專業遊說與外交任務型的團體,讓國際社會多了一個認識台灣的管道。
1987年,在FAPA及關心臺灣民主的美國議員努力下,美國參、眾議兩院通過《臺灣民主決議案》,呼籲國民黨政府終止戒嚴令、取消黨禁、加速實現民主政治。
自1980年美麗島大審引發國際關注以來,國際輿論持續要求台灣進行政治改革,這些來自國際的外部壓力,迫使蔣經國正視台灣民主發展已經勢不可擋;FAPA成功突破黨國宣傳機器壟斷外交領域,讓美國各界領袖認識到台灣真實面貌,以及台灣人對於民主、人權的追求,這段重要的民間外交過程,FAPA扮演關鍵角色,居功厥偉。
FAPA至今仍在美國對台灣議題上勤耕不輟,目前更有新生代接棒,在美從事民間外交的草根運動,持續為台灣發聲。美國2016年《對台六項保證決議案》、2018年《台灣旅行法》、《國防授權法》、《2020年臺灣友邦國際保護及加強倡議法》、《2020年台灣保證法》,都能在美國參、眾兩院見到他們穿梭的身影。
(文章轉載自:新台灣和平基金會2023/2/14臉書貼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