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烏克蘭防空戰進程看台灣防禦契機
廖美
由於有不少跨域學習體會,對某行專家聲稱「學習他們那一行」需要的時間表,常常很懷疑。學一件新事物,如果不把自己看作初學者 [事實上,沒有人是白紙,不應把自己當作 beginner],就沒有想像中的難。這個信念,活生生體現在烏軍接受各國武器的訓練經驗。
烏克蘭首都基輔的空防,尤其在俄羅斯綿密飛彈挑戰下,已證明是目前世上最被嚴密保護的城市。根據《經濟學人》報導的統計,從2022年2月開戰以來,單單今年5月,俄羅斯投放的導彈就佔了16%,其中大部分針對基輔。
烏克蘭在戰前的防空系統僅限於戰略要地,基輔的飛彈防禦始於 2022 年 5 月。總體而言,烏克蘭的防禦層級隨著俄羅斯戰術的演變而調整。長期以來,烏克蘭獲得的防空軍援主要是單兵攜帶的防空武器,如在戰前交付的刺針飛彈 (Stingers)。當俄羅斯去年秋天以無人機和飛彈瞄準烏克蘭的能源基礎設施,烏克蘭已擁有德國生產的 IRIS-T 系統。 接著是美國和挪威提供的「挪威先進地對空導彈系統」 (Norwegian Advanced Surface-to-Air Missile System, NASAMS) 足以對抗巡弋飛彈,再來第一個愛國者3型 (Patriot PAC-3) 飛彈系統於 4 月 21 日上線,第二個則於 4 月 27 日就位。
從上述進程,知道西方國家協助烏克蘭的防空抵禦非常遲緩,理由是烏軍使用新武器需要訓練,而且訓練期很長。不過,西方國家對烏克蘭的觀望期更長,他們懷疑如果烏克蘭挺不住,給予武器最後豈不成為俄羅斯的戰利品?
當5月4日烏軍操作員攔下被俄羅斯認為無可匹敵的匕首高超音速飛彈 (Kinzhal),他在美國 Oklahoma 和波蘭總計受訓三個半月,而不是原先表定的六個月。烏軍負責培訓的協調員 Denys Smazhny 表示,就算三個半月的訓練還是太長,他認為西方先進武器採用自動化系統,只要了解原理,操作起來反而容易。
也因在各型武器供應的前階段訓練烏軍,讓西方專家發現,他們原先訂定的訓練時程太保守。拜登聽從軍事專家說法,認為訓練烏克蘭飛行員飛 F-16 少說要 18 個月,於是堅決反對支援 F-16 給烏克蘭,最後接受歐洲第一線訓練烏軍人員的反饋,才鬆口開始訓練烏軍飛行員飛 F-16。
因有迫切需要,學習速度和能力就可能大幅升級。
不只烏軍在閱讀西方武器的使用手冊常就教於網路,開戰初期烏克蘭人也透過網路學習很多防禦方法。這讓我想到台灣一些團體規劃戰時救援訓練,不只規模缺乏想像,運作過程也相對保守。舉一個實例:想教會更多民眾在戰時如何幫助傷者止血,不妨透過訓練總統,在鏡頭下對全民直播,民眾還可把自己實踐後覺得更好的作法以影音上傳,大家進一步切磋。現在很多人在 YouTube 上學東學西,甚至包括手術開刀。救援傷兵的訓練難道無法透過 YouTube 學習,而必須經由小團體開課,一城一地慢慢來?
(文章轉載自:廖美 2023/06/14 臉書貼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