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單之後】杉岡上苑,現在你在〈阿里山〉嗎?
陳澄波文化基金會
撰文 │ 黃博鈞(磚木取夥故事劇場編導)
杉岡上苑 入選 府展第6回
如果他們的作品,是一則則好友限定的限時動態
#名單之後 #好友限定
在1943年,杉岡上苑留下了〈阿里山〉,一幅足以指標時代的精彩作品。
若曾到過阿里山,也許能辨識出作品裡的風景;未曾去過的話,在畫作人物後方流動般的物體,又使人產生「那究竟是什麼?」的好奇。在橫跨十七年的臺府展歷程裡,杉岡上苑的〈阿里山〉於最後一回出現,出現得如一則限時動態讓人眼睛一亮。但是,想期待後續更多風景,卻又僅此一幅、吊人胃口。
佔有〈阿里山〉大部分篇幅的,是阿里山著名的塔山斷崖,其令人印象深刻的便是大塊且粗獷的裸露岩塊,讓人忍不住驚嘆於造化自然的力量。同樣的主題,在常久常春1934年入選第八回臺展的〈塔山〉以及陳澄波1935年入選第九回臺展的〈阿里山之春〉也能看到。
然而,雖然岩塊堅硬、銳利,杉岡上苑選擇的表現方法,創造了新一層的驚喜。透過膠彩的細膩層次,讓岩塊呈現出柔軟、流動的感覺,如同日光折射在岩壁變幻萬千的波紋。另外,紋理流動也有種神秘旋律感,彷彿看見Suede(麂皮合唱團)1999年發行的《Head Music(頭號酷樂)》的專輯封面(https://en.wikipedia.org/wiki/Head_Music)。在距今近80年前,杉岡上苑留下了他對塔山斷崖的詮釋,讓我們到現在依然能看見相同景物,對照自己的見解。
阿里山,有條由平地通往山林的森林鐵道,不僅用來經營林業、伐木,同時在1920年後開放載客後,遊人數量便逐漸上升。搭配著諸多因素,例如倡議成立國家公園的宣傳、日益興盛的登山風氣、政府展現番地治理成果、學校規劃的修學旅行等,都可以藉由森林鐵道,讓許多人可以用更輕鬆的方式,抵達阿里山一覽新高山的壯闊山勢和周遭山谷裡的美麗雲海。杉岡以及〈阿里山〉畫裡人物,或許也身在遊人之中,搭上火車抵達阿里山,成就了畫裡的美麗一景。
這名〈阿里山〉的畫中人物,應也是乘著登山風氣而來。一襲舒適打扮,淺色短袖上衣配深色寬褲,小腿或許纏上綁腿,頭上頂著圓型遮陽帽。似乎有點沉的雙肩背包,放著途中所需的物品,而一只及腰高度的登山手杖,讓行走時能更加輕鬆,也讓人聯想到現今登上日本富士山途中可購買的登山手杖。從人物的姿態看來,似乎正在休息,眺望遠處及後方的塔山風景。髮型沒有一絲紊亂,神情看來游刃有餘。杉岡上苑讓〈阿里山〉有種內斂深度,成熟而不張揚,一如曾在千百年時光裡所孕育的臺灣山林。
杉岡上苑的存在,對我們來說,或許就像是那種稱不上親近,但始終在持續關注的有才華好友,很偶而才會看到他發一則有些意味深遠的動態。若有機會聊天,他總能提出些不曾想過的觀點。〈阿里山〉畫面中央,他刻意安排了一棵細瘦而筆直的枯木,從天至地徹底將畫面分為兩半。不僅帶出臺灣中高海拔森林所特有的蒼涼,也帶出一種美學裡遺缺而未完全的詩意。
在1943年,杉岡上苑留下了〈阿里山〉,一幅足以指標時代的精彩作品。之所以這麼說,來自於他唯一一次的入選,就是官辦美展的最後一回。這其中的故事性,能讓人產生許多聯想。特別在於,〈阿里山〉作畫的「現在」,當時的社會從太平洋戰爭爆發以來,各個層面的力量都須為國家服務。 藝術創作者已演變至有需要回應官方政策的壓力。除了飯田實雄等意志鮮明的畫家(註1),多數畫家畫作的主題則更顯低調。杉岡上苑的〈阿里山〉,並未能看見任何直涉戰爭的相關內容。但是要能夠在那樣時代裡,秉持意志完成一幅足夠獨特的作品,也已經是一種選擇了。
後續的世界,一切都將被捲入戰爭的煙塵之中。即使是撰寫本文的2022年3月初,烏克蘭國境中的戰火也未止歇。現在的我們,80年前的杉岡上苑,我們都是時代裡的人,持續用自身力量做些什麼。〈阿里山〉裡,這名凝望遠方的登山者,透過清澈的空氣所看見的,或許便是在濃厚雲霧之上的美麗雲海。
無盡時間裡,我們的相處是限時動態,稍縱即逝卻生猛有力。限時動態,現行社群交流的一種應用,張貼具時效的影音圖文,當時限一到(通常為二十四小時),系統會即刻撤下訊息,再也不見。不以留存為目標的訊息更像當面對話,直接且隨性,(看來)不刻意地表達當下的想法。
限時動態的細節不會被記住,但會化為人們對發表者的印象,諸如可愛、悠閒、忙碌等形容。如若畫家的作品是則限時動態,會在我們心裡留下什麼?
2022年,選取【名單之後】計畫中的山際茂、鄭安、杉岡上苑、楊啟東、宮坂良輔、林之助等六位畫家,以「如果他們的作品,是一則則好友限定的限時動態」的觀點切入,解讀畫家們入選臺府展的作品及他們的故事。
#名單之後194
註釋
1. 可參考鄭妤惀,〈【名單之後】戰爭.繪畫.理念──飯田實雄與「聖戰美術」〉,網址:https://storystudio.tw/article/gushi/fan-tien-shih-hsiung
(文章轉載自:陳澄波文化基金會 網站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