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僑」的當代現象vs.台灣「食果籽 拜樹頭」的民間道德觀
周婉窈
這是去年(2024)4月21日的臉書貼文,略加修訂,刊登於此。(作者謹誌 2025/1/12)
從去年中華民國立法院開議以來,藍白聯手要把台灣打回戒嚴時代,教科書也要翻盤,這不是危言聳聽,而是「指日可待」。台灣人若不站出來捍衛台灣,再度發揮黨外精神,不用中共武力入侵,台灣就會被從根刨起,萬劫不復。
如何了解這些喝台灣水、食台灣米的外省「僑民」及其血脈與精神後裔(所謂本地台灣人)?為何他們無法認同台灣,鄙視台灣,甚至「反台灣」?
我的先生陳弱水教授知識很廣博,我想和他有接觸的人大都有此印象吧?他可以從一個人的姓,講到你的祖先可能從哪裡來vs.族群祖源神話&家族自我神話的傳述。(阿,那位最愛講「廉恥」的北一女區姓老師的祖先就不是華夏民族喔。)我常問陳弱水問題,尤其中國史的問題──當然他的黨外運動知識也很好,會記得我不記得的事情。
有時我會找很困難的問題問他,已經有好幾年,我常問他:為什麼中國人從來不感恩他所在的地方所給予的恩惠?我問他,星雲明明就是靠台灣起家,為何不感恩,不顧台灣人的整體利益?我說,台灣民間最素樸的道德觀就是感恩,就是「食果籽 拜樹頭」。一個宗教大師連這最簡單的道德都沒有,我實在無法信服。為何會特別拿星雲問他,是因為星雲還戚戚惶惶時,陳弱水的父親(我的公公)陳慧劍先生就和他熟識,說起來少年星雲也蠻落魄的;我認為,沒有台灣就沒有後來佛光山的星雲。
每次我這樣問,當然主要是問為何這麼多在台外省人及其後代為何那麼反台灣,甚至痛恨台灣?(少數人不是,他們已經是第一代台灣人,如友人金恆煒、段震宇。)陳弱水都沉吟不答,他是謹慎的人,不知道的事情不輕易回答。最近一次,就不一樣,他就說他好不容易找到相關研究,他說這個現象是中國東晉以後才出現的,在此之前不是這樣,例如,三國孫吳時代,很多北方的人遷移到南方,還會自稱江南人。他講了很多,也回答我很多提問,過不久,他就寫了這篇〈什麼是「僑」及其當代關聯〉。我讀後豁然開朗,原來是這麼一回事,戰後來台灣的絕大多數外省人及其後代,甚至是第三代,都自居是「僑」,連他們再度移居到美國,還是「僑」,明明愛住美國,也愛兒女擁有美國籍,結果還是中國的「僑」,是世界上最高位的人群。
有時觀念的突破性解釋很重要,讓我們在迷霧中看清真相,解構當代最大神話。
這篇文章新近收入日本斯波義信教授日文書《華僑》的中譯《何來華僑》,作為序文,有增加幾段文字。「台灣放送」刊登更新版,我這篇小貼文或許有補充說明的意義,因此也一併放到放送網站。
引文:
總結而言,大概在漢末,中國開始比較常用「僑」來指稱遷居,原來遷居並沒有特殊的文化意義,遷居者都以落籍為歸宿,但在東晉初,以貴族為領導者的移民遷到南方,出於優越的心態,他們把「僑」的身分制度化,將自己定位為在南方的非南方人。我們從「僑」現象的起源認識到,這個觀念並不是簡單的懷鄉念祖,而是與遷居者的自我意識密切相關──他們是高階的,他們所在的地方沒有認同的價值。
~~~~~~
請注意最後一句話!!
圖片:廖述宗小女兒慈卿所繪「食果籽 拜樹頭」,輯自廖述宗口述、莊家穎整理編寫,《食果籽 拜樹頭:廖述宗的人生回憶》最後一張圖版,這張圖也是該書的封底畫。